上方白色色塊

歷屆記事

第26屆國際易學大會記事

第26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發表總結報告 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睿宏 與會的學者專家大家好!此次由國際易學大會所主辦的論文發表,兩天的議程,發表四十餘篇論文,與會的學者,除了臺灣的代表外,還包括大自中國大陸、大韓民國的學者;在此再次表達感謝與歡迎。論題內容含蓋象數之學、義理之學、數術之說,以及易學跨領域應用等範疇,主要包括歷代易學家的易學思想及易學專著的主題探討、易學的哲學觀、易學史、易學圖象、易學的文化觀、管理與市場應用、易學與風水宅位、觀人論命、解夢運氣、紫微局位、五術面相等等數術應用之多元視域的研究成果。有關的成果,可以感受到易學研究薪火相承的遠景,以及數術學術化的無限可能外,從論文實質內容的展現中,也可以看到研究者認真勤力、內涵豐沛、意義深刻的開顯,在此謹代表國際易學大會暨易經學會致上最高的謝意。學術文化的優勢,需要共同的支撐與認同的覺醒,接受、融合、價值的重整。透過國際易學大會的論文發表,正在創造一個重整的國際化學術化之期待。學術文化的發展與接受,面對新時代的價值與挑戰,意味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的建立與發展的需要。這種新的思維方式是在多元整合的整體中追求個別,在個別的價值中追求整體,在主體的同化中追求差別,在差別中追求可能的學術共性,在多元中追求學術的一體性,在一體中追求多元的可能發展,在各個領域彼此接受的平衡中追求卓越,在卓越中追求擴大,在國際化與跨領域化的合作協力中追求自我優化,在競爭衝突中力求接受與重整的共贏,在經驗中追求理性接構,在理性規律中實現個體價值,尤其是不論國別的差異,或是領域上的不同,努力從主體中追求客體,在客體中實現主體。希望能夠達成《易經》學術研究繼續國際化,領域多元化,乃至數術學術化的理想。同時,多元學術的認同與發展,能夠達到學術化的向下紮根,以及學術傳承與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的宏觀目標,透過學術論文討論的交流,開拓學者的易學研究視野,並使易學研究成果在學術與數術的彼此激勵與比較學習中,益加精進成長。同時,開創與建立國際間的交流互訪之管道,加深彼此的認識與相關研究論題的合作,使未來國際易學的學術活動,更為順暢與密切,共同為未來易學研究開創新局。奉命任總結報告,藉此會議結束前,特別強調易學研究的基本價值,以及研究態度與方法: 一、在易學研究價值方面    (一)最根本的是研究學群的易學學門承先啟後的基本價值。易學的發展流變,反映出通天道以明人事的基礎價值,一切的生活狀況、社會形態、思想路線、文化進展等等方面,都可以透過《易經》學門得到諸多的領會。當文明不能使人類更福幸,科技就失去了意義,也就是說,科技文明的發展,當無法讓人們感受到更為幸福,科技的意義何在?蘇格拉底曾說,當我們對當前感到困惑時,我們可以從傳統當中尋找答案。這當中,《易經》或是數術推命之用,可以給我們安身立命的心靈引導。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像《繫辭傳》所說的,「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先天而天弗違,後天而奉天時」的立身之道。  (二)歷史與政治價值:《周易》從卜筮之書,發展成為多元龐富的學術體系,除了原有的史料、禮節、文化與社會的內涵,其天人之學的推展,範圍人事與政治的理想與期待。特殊的歷史時空,造就特殊的歷史情懷。政治社會的變異,易學思想形成其義理主張的重要內涵與特色,以及多元開展的數術應用。這些部份都是值得我們去參照。  (三)思想價值:《周易》哲學思想,所展現的因時制宜的通變思想、質樸尚用思想、生生不息的思想、剛柔並濟的思想、對立統一與革故鼎新的思想,成為一種正向的人生觀之指引。尤其提供「各正性命,保和太和」的可能性,面對拯弊治亂的衰世,一種濟世的智慧,開創新局的哲學觀。豐富的文化價值、思想價值,乃至數術的實務應用範疇,都是可以作為思想文化的養料。 (四)人與世界關係的確立:《周易》的原始卜筮性格,其豐富的人事智慧和吉凶判定的觀點,進一步開展出以儒家為主體的人倫教化之本色;「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」,強化了人與世界的關係與秩序之建立。在吉凶的判斷與辭義精蘊的透顯下,發展出人倫進路關係體系,規範了世界的實然情狀,作為存在的意義來源,並且藉由被揭露的宇宙間架之知識,說明了人與世界之關係及人在世界中的處境。這正是龐富多元的易學領域之價值所在。  (五)易學擴展自然哲學的多元發揮:在易學史的發展之中,《周易》的辭彙與符號成為天文學、氣象學、醫學、命相學、曆法、算學等學問藉以表達的媒介。《周易》成了中國自然哲學的匯粹之地,透過其文字、概念、符號作為各種學問的表達媒介,汲取其抽象的觀念原理,作為眾多學問的基礎觀念,並且能夠廣泛運用在自然哲學的範疇上。  (六)易學推命之應用,應走向理性與科學思辨的必然價值,凸顯人的能動之無限可能。命之為命,不在命定,而在跨越命定,用自己的每一步伐去所丈量我們的人生,肯定人生的意義,讓好命的人能夠順命而行,讓命不好的人,也能夠成為命運的漏網之魚。  因此,這些易學價值內涵,都是我們從事易學研究可以厚植與開展的元素。 二、易學研究的態度與方法問題    (一)基礎知識的提升,強化原典文本的理解與熟悉,以及基礎知識的學殖擴展。  (二)去除主觀的價值認定。多元領域的研究,不論是象數、義理、圖書之學、丹道、乃至相關數術應用領域之研究,都有其價值存在,可以不相扞格,能夠兼容並存,共創和諧,不需要有排他性的主觀認定。  (三)重視研究方法之運用,確定研究內容與架構,予以系統化、條理化與完整化。尤其注意研究論題的歷史性概念,詮釋理解上以傳解經的合宜性問題,易學應用的科學化與理性化的合理性,乃至出土文獻重新證成卦爻辭義的認識問題。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關注的。  (四)培養宏觀的視野,強化多元認識能力的提升,乃至創新而合理性理解的建立,可以避免認識上偏於一隅的困境。  (五)錢鍾書所謂「以舊眼觀新書,新書皆舊,以新眼觀舊書,舊書皆新」。所以,運用新眼光,注入新生命,擴展易學經典的內涵,是每一個易學研究者可以嘗試的當代性理解。  (六)、雖然原始易學思維,展現出超驗的超自然的存在,但面對易學知識體系,仍當避免過度的穿鑿附會、專言災異迷信,本著理性的人文認識,穩健的在易學研究的理想慧命下植根。   清代史學家趙翼提到「李杜詩章萬口傳,至今已不新鮮,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數百年」,朱熹也提到,「舊學商量加邃密,新知培養轉深沈」,易學研究是無窮無盡的,它的可貴在於具有發展性與創新性,在前人的基礎上,穩健篤實,求新求變,在薪火的相承與相互扶持下,讓易學的研究不斷的茁壯成長。最後,借用天水市周易學會的對聯期許:百慮一致殊途同歸凝瑞氣,萬颿齊揚異志中和集禎祥。繼往聖絕學有言有德啟盛世,追羲皇遺志立心立命開太平。感謝與會學者的參與,敬祝健康喜樂!

[ top ]